既然很多工作 35 岁就会被裁员,那么深耕一个领域的意义是什么?

时间:2020-06-16 08:43来源:未知 作者:中博IT教育

知乎上有一个热搜:职场上有些工作 35 岁就会被裁员,那么努力工作的意义是什么? 最近几年,35岁被裁35岁找不到工作35岁中年危机这样的字眼频频出现在新闻中,35岁,仿佛达摩克利
知乎上有一个热搜:“职场上有些工作 35 岁就会被裁员,那么努力工作的意义是什么? ”
 
最近几年,“35岁被裁”“35岁找不到工作”“35岁中年危机”这样的字眼频频出现在新闻中,35岁,仿佛达摩克利斯之剑一般,悬挂在职场人头上,除了鞭策着职场人不断地往前奔跑不敢停步,同时也让职场人对自己的工作和自身的价值产生了怀疑:难道我只是一个有保质日期的工具人吗?到了35岁就过期?那我的工作还有什么意义呢?
 
 
 
职场35岁现象,真不是开玩笑
 
“职场35岁现象”是媒体人凭空制造出来贩卖焦虑的吗?未必。在互联网公司,你转头看看,除了几位35岁以上的领导,其他都是年轻的面孔;刷一波招聘网站,大部分公司也都要求应聘者年龄在35岁以下;甚至国家公务员也普遍要求34周岁以下。
 
“35岁的程序员在送外卖,35岁的产品在做滴滴司机,35岁的运维在当起了淘宝店主,35岁的测试安心在中关村做起了回收二手手机的生意……”,这个段子虽然玩笑的成分很大,但是多多少少说出了35岁职场人的无奈。
 
美国职场调查机构PayScale数据显示,苹果的员工平均年龄是31岁,Google的是30岁,而Facebook的员工则只有29岁。在中国,这个数字更小,因为中国的经济在最近几年的飞速发展,尤其是互联网行业,需要更多新鲜血液的注入。
 
35岁其实也不算老,为什么其他公司就不愿意要你了呢?35岁危机”的根源是知识结构、工作效率和体力与公司发展需求不匹配。职场人到了35岁,来自自身体力和家庭生活的双重压迫,注定他们势必要比年轻人“身体不经造”“工资要求高”。一个35岁中年人的薪资,足以让公司聘请两个活力更大、更愿加班的年轻人,能创造出更大的业绩。公司不是傻子,也不是慈善机构,谁便宜好用当然就用谁。
 
在这个竞争愈发激烈的社会,“抵御35岁危机”已经不是可选项,而是必选项。35岁以上的工作消失,新的岗位不断出现。时代在催促着我们转变,当更新换代降临在我们身上的时候,我们该如何抵挡住这种冲击?
 
深耕一个领域不仅有意义,而且意义重大
 
“既然很多工作 35 岁就会被裁员,为什么还要深耕一个领域?”这其实是一个伪命题。首先,35岁被裁并不是一定的,只是概率较大而已;其次,深耕一个领域本身的意义也并不仅仅是为了让你保住一份工作。
 
相反,深耕一个领域恰恰可以避免你面临35岁职场危机。35岁,比不了体力,比不了薪资,你能跟年轻人比的就是你的专业,你建立的职业壁垒。
 
“日本战略之父”大前研一在《专业主义》中提出了这样的观点:“你凭什么胜出?未来能够牵动世界大势的,是个人之间的竞争。能否独霸世界舞台,锻造他人无法超越的核心竞争力?你唯一的依恃,就是专业。”
 
阿里巴巴有个传说中的人物,花名叫“多隆”淘宝初创团队的三个开发工程师之一,现在是阿里云高级研究员,P11的顶级段位。多隆在阿里是一个“神”一样的存在,“只要有技术上的困难,找多隆,没有解决不了的”,这是在阿里技术人员中广泛流传的一句话。 有一次,公司有一个程序上的问题,捣鼓了三天还没有解决,大家把多隆找来,多隆三分钟就把问题解决了,瞬间让众人佩服。多隆的不可替代性,就是他的技术。
 
在《我的前半生》中,贺涵曾说过一句话:“在职场里,首先你要做到可以替代任何人,接着再做到没有任何人可以替代你。”在一个专业的领域,以五年十年为人生刻度,专注进去,成为专家,别人不会的,你会,别人解决不了的,你能解决。你要成为一个超级问题解决专家,并且放眼望去,只有你具备这样的综合能力。当你无法被取代时,你还怕35岁被淘汰吗?
 
如果你足够专业,即使35岁从一家公司走人,还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得到更多收益。 拥有专业技能,可以利用网络找到新的能力落脚点:作为行家,将自己的经验传授出去,比如B站的UP主,知乎的大V,果壳的“在行”……都是行家们大放异彩的平台。
 
成为一个无可替代的行业专家,这就是你深耕一个领域的意义。
 
如果一招鲜吃不遍天,就打造职场可迁徙能力
 
假如你说,我所在的行业江河日下,就算我深耕这个行业,行业本身不行,那我还要努力吗?
 
人类现有的所有工作中,70%的核心能力是相通的。比如互联网公司的产品、运营、推广,即使岗位有差异,但却都需要洞察需求的能力、将需求产品化的能力,以及文案输出能力。很多人在公司里日积月累的都是不可转移的知识,而不是可迁移的技能,这可能导致你被固定在某个职位或某个公司。
 
如果你不想被困在原地,就需要发掘并应用你具备的可迁移能力。可迁移技能是那些能够从一份工作中转移运用到另一份工作中的、可以用来完成许多类型工作的技能。但仅仅有可迁移能力还不够,你需要不断提升它,一直到你可以无需刻意就能很好地应用它们,将知识内化,上升到思维和方法论层面。
 
我的朋友德德做销售做了五六年,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实战操作经验,想要转行去做营销经理,想在面试的过程中,所有关于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,他都能够对答如流,但上升到系统层面及战略层面的问题时,他的脑子就一片空白。虽然他有做销售的经验,但没有在这个过程中总结为自己的方法论,也没有战略思维和眼光,仅仅是熟能生巧罢了。这种能力,虽然可以迁移到新的岗位,但注定走不长远。
 
随着年龄增长,你看问题的眼光和思路就要越高,你的整体知识结构层次也要向上发展和突破。你在这个行业里精耕细作一定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,这是你相对于新人的唯一优势。如果你的经验能够让公司少踩坑、你对行业的思考让公司的业务更上一个台阶,那么35岁的你将会是被争抢的资深人才。
 
我们每个人都逃避不了“中年”,但至少可以提前预防“危机”。愿我们提早起身上路,也愿你我的35岁是充满善意的笑容,而非黯然的一声叹息。
 
(责任编辑:中博IT教育)

苏公网安备 32030302000649号